感染性关节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不死的癌症rdquo [复制链接]

1#
中医有理论,把人体分成多种体质,有一种体质属于寒凉性质的,这与类风湿患者畏寒怕冷的本质不同。寒凉体质,其实是一种与基因相关的对于温度的表现,不存在病理问题。和有的人怕热、不怕冷一样,属于正常状态。当我们在医学、健康方面,深入到基因层面,许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清晰。患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会有寒凉体质的人,但是,这和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关系不大。中医理论中的“风寒湿”诸邪,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也没有直接关系,也许寒凉潮湿的环境下,人体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体质弱的人对于细菌病*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出现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成为一种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因素。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畏寒怕冷往往与下面的因素相关:一、身体整体素质比较弱我们对于温度的适应有一定的范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外界气温波动,我们对于寒热的感受并不太明显。外界温度高,人体出汗依赖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以降温,伴随血液循环加快;外界温度降低,气温低,人体会增加能量供应,加快葡萄糖的分解,体表血液循环变慢。这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当身体素质减弱的时候,人体自我调节功能也会减弱。不只是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消耗性疾病导致的身体消瘦、虚胖、动辄气喘、动辄出汗,这样的身体状态下,往往也容易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在中医理论中,将其归结为:阳虚、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等等,与“虚”相关,是有道理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对身体的消耗性比较大,在疾病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会消耗身体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因为活动能力降低、饮食量减少等与疾病、药物副作用相关的因素存在,让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数量下降。两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时间久了,可能会造成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身体生理功能的降低,对温度的适应程度也就随之降低,当外界温度低或者降温时,依靠身体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保持体温,需要多穿衣服。在夏季温度高的环境下,自身耐热能力又降低,需要身体出更多的汗;因为身体虚弱,动辄出汗,人体也容易出汗。所以,越是体质虚弱的人,夏季越容易出汗,身体表面的潮湿程度就高,对外界的温度降低、空气流动越敏感。这样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下,很容易感觉寒冷。二、关节局部微循环不好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受累关节,常常存在或高或低的炎症,炎症使关节组织液体滞留、液体交换循环能力降低,毛细血管网功能下降,所需要的葡萄糖、氧气等物质运输能力降低,不能产生所需要的能量。当温度降低时,就会觉得关节部位更凉、更冷,加重毛细血管微循环不良的情况。炎症细胞产生的能够让人体化学感受器感受到的、产生疼痛的炎症物质,不能及时被运送扩散开去,关节的疼痛症状就会加重。这也是有的患者,在温度变化大、季节变换时期,容易疾病加重的原因;也是有的患者,对于天阴下雨敏感、关节疼痛加重的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要太担心,这不是疾病加重造成的,而是外界环境、温度波动造成的,外因去除,一般可以自行调整。但是,对于疾病活动度比较高的患者来说,造成症状缓解难度增高、增加治疗难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专家简介

1

臧银善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现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宿迁市医学会风湿免疫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年12月获南京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年3月至年3月于上海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年9月至年9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年开始从事风湿免疫科工作。擅长各种常见及疑难危重风湿性疾病的诊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骨关节炎、痛风等。承担市科研项目3项,拥有市科研成果2项;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曾获徐州市市专业拔尖人才荣誉称号,.9入选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年获宿迁市“科技强卫工程”医学重点骨干人才称号;/连续两年获院优秀*员、年获院科研先进工作者、年度院突出贡献奖个人等称号。在中华级、国家级及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科室介绍:我院是宿迁市首个独立设置风湿免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医院),自年10月成立,宿迁市重点专科,现开放床位40张,医护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成立以来,门诊量、住院量逐年增加,承担市级科研项目3项,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6项,承担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卫校教学任务,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实习带教工作,同时定期举办健康科普、义诊等公益活动。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单位,宿迁市医学会风湿免疫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同时,我科也是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医联体联盟成员,医院风湿病联盟成员,江苏省华侨基金会芬享免疫关爱公益基金会委员单位。

我科能够解决风湿免疫科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及罕见病等诊治,对重症狼疮、重症皮肌炎、重症硬皮病、血管炎、难治性狼疮肾炎、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结缔组织病伴肺间质病变和/或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症等疾病形成了规范的诊治流程。

科室特色:1、常见风湿病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等;2、疑难少见危重风湿免疫病的诊治;3、独立开展风湿病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4、积极开展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研究;5、利用领先新技术、新疗法治疗各种风湿病,如新型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等。

未来我科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继续教育,改善服务质量,扩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我市风湿病学专科的诊疗水平,努力将我科将争创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为宿迁市风湿病诊治中心,更好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风湿免疫科

门诊类别:风湿免疫科门诊、骨质疏松门诊、痛风门诊

门诊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不死的“癌症”

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截止年估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进入10月,温度冷热交替,日均温差变化较大,夏日的炎热慢慢消尽,天气渐渐凉爽起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温差了。

每当寒冷、潮湿季节,身体就会出现游走性的疼痛、且局部会出现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甚至有时候红肿部位会出现渗出、但无化脓的现象,这些症状便是被人们称为“不死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对我们的身体组织造成破坏,这一破坏会造成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而且还会侵袭其他脏器,患者常常会感觉“生不如死”。

根据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国大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42%,虽然看似发病率不高,但3年致残率高达75%,所以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左右患者为中青年,集中在30-50岁,男女患病比例1:3,女性多见。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1晨僵

是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突出的一个临床表现,通常在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伴有肢端发凉、麻木等现象,活动后症状会缓解,甚至消除。

2关节肿痛

多呈对称性,出现活动受限,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

3畸形

通常发生在疾病的后期,受累关节会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状态。

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如果异常的升高应该注意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但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也有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的升高,所以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进行其他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2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炎症性的指标,在炎症感染的时候会明显的升高,比如肺部感染,消化道的炎症和免疫性的疾病都会引起C反应蛋白明显的升高,可以通过C反应蛋白的高低来判断疾病的活动度。

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链球菌感染的指标,在风湿热或者类风湿关节炎的时候会明显的升高。

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是以IgG型为主的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抗CCP抗体阳性的RA病人骨破坏较抗CCP抗体阴性者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